前阵子,小米SU7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引起了各界关注。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并爆燃,车上三名年轻女孩不幸遇难。在众人聚焦车辆安全与智能驾驶功能的同时,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浮出水面——借车。出事的小米SU7是其中一名女孩男友买给她使用的,从法律层面讲,这一行为等同于借车。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在民间流传已久的话:“车和老婆,概不外借”。今天,咱们就借着这起备受关注的事件,深入探讨借车过程中容易遇到的法律问题,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后责任究竟该如何划分。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,朋友开口借车,碍于情面不好拒绝。举个例子,王大哥买了辆新车,朋友赵老弟说要借车去外地办事。王大哥二话没说就把车钥匙递了过去。可谁能想到,赵老弟在返程途中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,不仅撞坏了多辆车,还导致一名路人重伤。这下王大哥可慌了神,自己好心借车,怎么就摊上事儿了?自己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呢?
关于借车引发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,《民法典》第1209条给出了明确规定:因租赁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、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,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,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,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;机动车所有人、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,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这表明,正常情况下,谁开车谁担责。但要是车主存在一定过错,就无法置身事外了。
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车主存在过错的常见情形:
对借车人的驾驶资质及状态审核不严:明知对方没有驾照,或者知道对方刚喝完酒、吸食了毒品、服用了影响驾驶的药物,甚至清楚对方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,还把车借出去。在前面王大哥借车的例子里,要是王大哥知道赵老弟驾照被吊销了还借车,那王大哥就存在过错,需承担相应责任。
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却未告知借车人:汽车的刹车、轮胎、灯光等关键部位存在故障,或者车辆未按时年检,车主没有将这些情况告知借车人,一旦发生事故,车主同样难辞其咎。
未确认借车人驾照类型与准驾车型是否相符:C1驾照可驾驶手动挡和自动挡小汽车,而C2驾照只能开自动挡汽车。要是车主没核实清楚,把手动挡汽车借给只有C2驾照的人,出了事故,车主也得负责。
既然了解了借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,那么车主该如何规避呢?下面就给大家支几招。
签订借车协议:借车时务必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。协议中要详细注明借车时间、用途、禁止行为(如严禁酒驾、不可转借他人等),以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划分。若觉得签订正式协议过于繁琐,通过微信、短信等方式明确关键内容,并保存好聊天记录也可以。
借车前做好检查与核实工作:在把车借出去之前,车主应对车辆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,确保车辆不存在故障。同时,要仔细核实借车人的驾照,确认驾照处于有效期内,准驾车型也符合要求。此外,还可以侧面了解一下借车人的驾驶习惯和交通违法记录,做到心中有数。
购买足额保险:交强险是法律强制要求购买的险种。在此基础上,建议车主再购买商业三者险,保额尽量选择100万以上。经济条件允许的话,可将保额提高到200万甚至更高。这样一来,万一发生事故,保险能够给予较为充分的赔偿,减轻车主的经济负担。
回到小米SU7这起事故,从借车的角度分析,如果车主不存在上述过错,主要责任应由驾驶员承担。但要是车主存在车辆本身有问题未处理,或者明知驾驶员不适合开车仍借车等过错行为,同样需要承担相应责任。当然,这起事故涉及车辆质量、智能驾驶等多个方面,具体的责任划分,还需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。
借车虽是生活中的小事,却暗藏着诸多法律风险。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,能对借车引发的法律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。今后再遇到借车的情况,一定要谨慎对待,多一份防范意识。做到知法守法,做好风险防范,既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,又能避免因借车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与损失。
上一篇:很有意义的这一天
下一篇:没有了